原文: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
闲与仙人扫落花。
译文及注释:
我曾在东海上,攀登山峰,品尝紫霞美食。曾与安期公亲密相处,品尝大如瓜的枣子。
中年时曾拜见汉主,但未能满足心愿便归家。如今面容已不再年轻,白发见证了岁月的流逝。
我所期望的是得到金液,踏上云车飞升天际。愿与夫子一同登上天坛,与仙人一起赏花。
注释:
劳山:指登高山劳苦的过程。
紫霞:紫色的霞光,指美丽的景色。
安期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善于炼丹。
枣大如瓜:形容安期公的仙药枣子非常大。
谒汉主:指拜见汉朝皇帝。
不惬:不满足,不满意。
朱颜:红色的面容,指年轻时的容貌。
谢春辉:指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已经变白。
生涯:人生。
金液:指仙人所炼制的金色药液。
飞步登云车:指仙人乘坐的神奇车辆。
夫子:指仙人。
天坛:指古代祭天的场所。
仙人扫落花:指仙人的闲暇时光,扫落花表示仙人的生活非常悠闲。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王屋山,作为道教圣地之首,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更因历史上的传说而闻名遐迩。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珍贵的诗篇,记录了他与友人游历王屋山的经历。
古时称王屋山为“清虚小有洞天”,可以想见其神秘莫测之感。唐玄宗时期,为了向道教上清宗师司马承祯致敬,特地在山上建立阳台观。李白和他的好友孟大融在寻访道士华盖君的过程中到达王屋山,此地的崇高和灵气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并非出于对道教的崇拜才到达王屋山,而只是因为好友推荐而来。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唐朝皇帝们滥用道教的事实。
李白所写的《崂山道中》中,“东海”与“劳山”的描绘尤为生动。他先描述了东方的海洋,再将西方的崂山作为对比,体现出这两个景象的迥然不同。东海辽阔壮观,而崂山则萧瑟苍凉。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文学才华,更勾勒出了王屋山和周围景致的魅力。
总体来看,李白的《崂山道中》是一首富有诗情画意的佳作,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和一个地方的神秘,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王屋山以其别有洞天的特质,向人们揭示了道教信仰的历史沿革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李白和杜甫在其间成为了文坛上备受瞩目的双璧。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王屋山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受到他的御赐建造阳台观的命令,随后就引来了众多文人雅士和道士巨匠们前来朝拜。其中,李白和杜甫就在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寒冬季节,一同跨越黄河,登上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虽然未能如愿遇到华盖君,但是却结识了一个名叫孟大融的志同道合之人,与他们一起闲逛并探访山林景色。
在这一次旅行过程中,李白心灵感悟不断,用他那独特的诗歌语言,写下了著名的《赠孟浩然》。这首诗以表达对好友的告别之情为主线,同时亦抒发出诗人自身的抑郁之情。其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正气凛然和“落花时节又逢君”温馨如旧的语言,既道出了李白在离别之际的惆怅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孟浩然坦诚相待的情感。
这首诗歌把自然景色与人物关系相结合,将自身体验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文笔优美、言简意赅,反映了当时李白的思想情感特征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通过这篇文学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深刻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也能够领略到那个时代封建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