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公元763年春天,时值唐代诗人杜甫52岁。在此之前,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大量百姓被丧殒,家园被毁。杜甫一家也无法幸免于难,逃亡多地,遭受辗转流离之苦。此时杜甫流寓梓州,过着游离不定的生活。
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开封等州,叛军薛嵩、张忠志等人纷纷投降。次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这个捷报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到欣喜和兴奋,而杜甫更是激动不已。他听到消息后,内心澎湃,立即动笔写下一首慷慨激昂、气吞山河的诗篇,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通过宏大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抒发了杜甫的民族情怀和救国梦想。在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中,杜甫和家人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和伤害。当收复失地的捷报传来时,他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爱国的决心。这首诗篇也成为了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