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释:
⑴佚名和郑虔是同一人,也就是郑广文十八中的排行是虔。禄山之乱时期,虔被困在叛军中,后来被禄山任命为水部郎中,但虔宣称自己生病,并私下与唐政府通信。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农历十二月,他因陷入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而虔被降为三等,被贬到台州。虔是杜甫最好的朋友之一。
⑵樗(chū)指的是一种落叶乔木,质地松软而带有臭味。庄子《逍遥游》中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之为樗树。”《人间世》中写到:“匠人齐聚挑选石头,看到栎社树,那棵大树遮蔽了整只牛,他对弟子说:这树不值钱,没什么用。”杜甫就利用这个典故创造了“樗散”这个词,用来形容郑虔的才华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⑶常称指郑虔自称,他擅长山水画。老画师这里指的是那些在唐代时期因为受到轻视而深感失落的画家。在《唐书·阎立本传》中,阎立本善于画图,太宗曾与侍臣一起乘船到春苑游玩,池塘里有一种奇特的鸟,召唤立本画下来。外面的人传呼着“画师阎立本”,当时他已经是郎中,却仍慌张地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地在池塘边低头工作,心中很不自在。回家后,他告诫自己的儿子:“我年轻时热爱读书,靠绘画获得了名声,现在却因此被人迫害,令我深感羞耻。你要更加用功学习,不要从事这样的行当。”在《唐诗纪事》卷71中,提到孙鲂是南昌人,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王彻是中书舍人,曾写了一个颂词讽刺孙鲂,说他不会吟咏李陵桥,但擅长画出普通物品的形象。孙鲂终其一生对此耿耿于怀。由此可知,当时画家的地位很低,连称呼都不体面。但虔却经常自称,这正是反对当时风气所做的积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