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组词《赋得春江花木深》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 (838年)。当时,白居易担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住在洛阳。他少年时曾游历江南,五十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江南的风光名胜,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种印象,激发了他对江南的无限眷恋之情,这也是他能够写出如此精彩的《赋得春江花木深》的重要原因。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白居易已经厌倦于朝廷里的仕官生涯,对江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更加敏感、向往。他在写作时,以极短的篇幅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这就是“词短情长”的魅力所在。虽然每首词只有二十七字,但却充满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第一首是总结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怀念和向往。这三首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头两句为点题,中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这种写法受到了民歌的影响,既有回环复沓的美感,又展现出清新活泼的情调。
总之,白居易在晚年写下这组词,《赋得春江花木深》,已经成名多年的他通过短小的文字,表达了对江南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文学素养。这组词的创作背景体现出了白居易厌倦朝廷生涯,对江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更加向往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中民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