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赏析

赏析
本文是对邓中龙所作的李商隐的《菊花》一诗进行的赏析。该诗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庐山谣》的末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 在《菊花》一诗中,诗人李商隐借菊花之意表达了自己渴望升迁的情感,但他感到非常无助和绝望,只好想到了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上升至白玉堂宴会一场的想法。这种情感激烈而带有强烈的愿望,但仍然存在着升上殿堂的渴求。 相比之下,李商隐在《庐山谣》一诗中所表现的主题则更趋向于孤独、彷徨和无奈。诗人用庐山秀丽的风景寄托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触,并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表达出人生短暂、流转不息的主题,同时也唤起读者对于自然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本文的分析中,邓中龙表示《野菊》和《菊花》的笔法相似,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作者的观感,而后者则更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同时,他认为即使在这首自叹之作《庐山谣》中,李商隐的总体性格并没有改变。之前的《野菊》、《菊花》甚至可与本诗的陶令、罗含等作品一同见证了他对自己才能品质的肯定。 总体来说,邓中龙对于李商隐的《菊花》一诗做出了深入的阐述,并将其与其他作品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地解读了这首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诗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