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随园记》是清代袁枚所著的一部游园日记,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完成。这篇园记主要记述了袁枚在治理和享受随园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袁枚在1745年买下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后,加以葺治,改名随园,并于1748年辞官居园中。他不再从政,而是沉浸于山水烟霞之中,吟诗作文,结交士子权贵,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整个随园的布局都出自袁枚的策划,而建筑家武龙台则负责具体实现。
这篇记文并没有详细的描绘园景,而是着重讲述了治园的经过和取“随”字的含义,这正是随园布局的主导思想。袁枚关注“随”,追求自然随性的境界,表现了他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和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美好憧憬。他希望随园能够随性而动、随心而乐。
在这篇记文中,袁枚力求简洁,注重铺陈场景与刻绘人物。他的笔法继承了韩愈、柳宗元散文的作法,采用了相体运笔的方法。他的记游一类文章与他的传记文不同,表现出了他写作的多样性和精湛的文笔。
总之,《随园记》不仅是一部记录园林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流传至今的经典文学作品。它展现了袁枚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借鉴和启示。
诗文: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