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应氏二首的赏析

赏析
曹植《赠从弟(其一)》一诗,是曹植送别应场时所作。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应场为平原侯庶子,两人关系亲密。此时,曹植随父曹操西征马超,经过洛阳,与应场相逢并慰问,之后即将北上参军。 在这首诗中,曹植运用了清新、简练的语言,以洛阳为背景,抒发出自己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首先,诗人以“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开篇,描绘出自己登上北亡山,远望洛阳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可以体验到诗人眼中的洛阳四周山峦交错、峻秀壮观的景象。 接着,诗人用“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描述当时洛阳的状况,刻画出战乱带来的废墟和凄凉。这里,洛阳不再是昔日繁华盛景,而是一片荒凉的废墟。通过这种描写手法,诗人展现出对家园的无尽思念和对时代动荡的沉痛感受。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十分丰富。洛阳早已成为曹魏的都城,经过几代建设,形成了壮观的城池和宫殿。然而,董卓之乱之后,洛阳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中的“宫室尽烧焚”,正好道出了这段历史的惨痛遭遇。 总的来说,曹植的《赠从弟(其一)》以简洁高妙的语言和深刻细致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痛苦而怀念的家园。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内涵。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诗文: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相关标签:送别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