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其中《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更是广为传诵,成为了苏轼代表作之一。
然而,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却因为作于何时、为谁而作等问题,引起了诸多争议和不同的说法。经过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研究考证,大致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该词作于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的中秋节,地点是儋州。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该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认为此词“绍圣四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儋州”。两书作者均认为抒发的是兄弟之情。
另一种说法是,该词作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的中秋节,地点是黄州。洪柏昭在《三苏传》中认为:“谪黄第二年的中秋,苏轼写了首《西江月·黄州中秋》词”。关立勋在《宋词精品》中也认为是“被贬黄州第二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第三种说法是,《黄州中秋》与《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两个不同的作品。吕观仁在《苏轼词注》中,直接用《黄州中秋》作标题。而《宋词精华苏轼词选集》只提供一个注释: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此词作于元丰三年。
三种说法互相矛盾,具体情况难以考证,但无论如何,这首词作以其深邃、清新、凄婉、悲壮的情感表达,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