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描写了元宵节时在不同城市的热闹与冷清景象。
首先,诗中提到了“上元”,即指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在这一天有观灯之风俗,因此也被称为“灯节”。而“钱塘”在此处指杭州城,杭州作为南方的大城市,元宵节时场面热闹非凡,每月十五日夜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息。其中“照见”句则形容了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震撼。
然后,诗中提到了“帐”,这里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则意指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味。而“更无”句则描述了江南的空气清新,行马无尘,充满了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接着,诗中提到了“山城”,此处指密州,而“击鼓”句则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相比杭州来说要冷清得多,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会有鼓箫乐曲。社在这里指的是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可以看出密州的元宵节相对来说更加朴素与自然。
最后,诗中提到了“昏昏”句,意指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没有笙箫的声音,也没有璀璨的灯火,只有云垂旷野,景色清幽宁静。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美感,给人带来一种安静、怡然自得的感受。
诗文: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