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作者是佚名,但被认为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描绘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并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当时,李清照已经48岁了,她已经过了适婚年龄,面对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残酷,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带来的不安与困惑。此时,她深处江南水乡,又逢元宵佳节,这带给她无尽的思乡情怀和遥远的回忆。她回忆起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那时候她能够穿上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的华丽服饰,打扮得俊丽翘楚。而如今,她已经老去,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然而,这首词并非简单的怀旧抒情之作,李清照也对当时南宋统治者的不满进行了含蓄的表达。她描绘了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但是又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对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虽然她无法改变时代的局限和历史的进程,但她仍然想要通过自己的文化成就和创作传递出自己对故国的爱和对时代问题的思考。 这首词被认为是李清照晚年的精品之作,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诗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古诗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