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的赏析

赏析
作者欧阳修的这篇赏析是对一组诗中第一首诗的分析与解读。该组诗以琵琶曲抒发明妃流落异域、思乡之苦,并揭示汉、胡文化异同之处。欧阳修在文章中深入挖掘诗歌表达的内涵,通过对作者运用笔墨技巧的分析和细致的阐释,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刻的诗歌解读。 首先,作者佚名的这首诗采用散文的方式描绘胡人狩猎和游牧生活,通过描写胡、汉文化差异,为后面的明妃故事做出铺垫。 接着,诗歌以“谁将汉女嫁胡儿”作为过渡,将主题转移到明妃的身上。作者通过写明妃在异乡流落时所受的痛苦,表达出对明妃的同情和悲痛,同时也在批判当时汉宫中的无情和冷漠。 随后,作者运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的表述,生动地描绘了明妃在思乡之时所演奏的琵琶曲,戏称为“新声谱”。这种新的音乐形式,不仅道出了明妃思乡之情,也突显出汉、胡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最后,作者从“遗恨”、“苦声”没有得到汉家应有的悲痛反响入手,反思当时的政治现实,揭示了诗歌主题所承载的深层意义。这种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欧阳修这篇赏析通过对一组诗中第一首诗的分析、解读与评价,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组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诗歌艺术的敏锐洞察力。


诗文: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相关标签: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