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关于元好问《东园折花令》的创作背景。元好问是中国元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平经历充满着波折和坎坷,但却没有动摇他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在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后,元好问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旅程,最终回到了他的家乡秀容。他选择在母亲张氏娘家的东园安居,这里宁静美丽,环境优雅,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定和平静。
“东园折花令”这首曲子表达了元好问对家乡的喜悦和满足之情。虽然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的欣慰与满足,但是在字句之中,也透露出了他对于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几句豁达语中显得尤为突出。
《东园折花令》整篇作品采用了前人成语,意境深远,含蕴深刻,这是散曲在草创时期文人作品的特点,不如后来的作品那样尖新显豁。元好问对前人诗词的点化,并将这些点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得整个作品画面突出,意境深远,应用了移情效果。
总之,《东园折花令》的创作背景彰显了作者对家乡宁静太平、丰收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在国家灭亡后所感到的矛盾和无奈。这首曲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含蓄而深刻,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