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组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共分为两首。第一首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主要描绘了他对张氏的赞美和心境。诗中通过反衬手法和典故的运用,将张氏的孤寂和廉静与春天的活泼和山林的幽静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张氏的人格魅力。
在诗的后四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哲学思考。他用“迷出处”、“泛虚舟”等含蓄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整个诗篇既有美景,也有心灵的表现,形式上也十分优美,语言、意境及结构都表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
第二首为五律,主要讲述了与张氏的交往和应酬,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和风趣。这首诗与第一首不同,它更多的是写人与社交场合之间的关系,诗人用略带幽默的笔调描绘人物形象,以及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无奈。通过从这两组诗中读出的杜甫的个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同时也感受到他作为文学巨匠的深刻思想和非凡才华。
诗文: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