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韦太守陟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二年、韦陟、李林甫、吏部侍郎 在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韦陟因为被李林甫排挤,从吏部侍郎一职调任至襄阳太守。这个突如其来的人生转折,无疑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和不适。对此,他的好友王维深表同情,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中,王维写下了偌大的山河以及萧瑟凄凉的气氛。他运用了大量清丽富于情感的描写,表现出他对韦陟此时孤寂无助的境遇的同情和思念。全诗铺开一个寂静清冷的秋天景象,直白而刻骨地反映了韦陟的心理体验和精神状态。 王维在这首诗的写作过程中,既注重意境的表达,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整篇诗歌显得非常真切动人。这种画面化、感性化的表达方式,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王维这首诗歌所表现出的同情之情和对友人身处逆境的关切,不仅凸显了王维作为诗人的感性和纯真,同时也体现出当时文人士大夫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诗文: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