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度,转向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时代的感悟。作者描绘了晋阳故城被毁的惨状,但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更进一步,反思当时的战争与统治,表达了对和平、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
这首诗以元好问登上悬瓮山为背景,以当时晋阳城的兴衰为经文,展示出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关注。诗言辞流畅、质朴自然,虽然写实的手法很简单,却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并透过叙述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感悟。同时,诗歌句间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用溪水、悬瓮山等自然景物来象征着晋阳城的沧桑历程,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盼。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繁荣的向往,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关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文: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人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