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黄庭坚、重阳节、绝笔之作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987500)][[2](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5%BA%AD%E5%9D%9A/208277)][[3](https://zh.wikipedia.org/zh-my/%E9%87%8D%E9%99%BD%E7%AF%80)]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经过多年的风雨飘摇,黄庭坚坚守诗文创作不懈追求,历经沧桑岁月。此时此刻,他深感时光匆匆,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登高》。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了黄庭坚对人生、时光的感慨和思考,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黄庭坚生于1045年,是家里的次子。他自幼喜好文学,十三岁时便赴首都洛阳拜访文学大师二王(王安石和王雱)。在二王及其门下的指导下,黄庭坚广泛阅读古今典籍,自强不息,勤学苦练。此后,他历任官职并长期流寓江南,同时也广交文人雅士,与欧阳修、秦观等名家交往甚密。然而,这一年的重阳节却是他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了。黄庭坚此时已经六十岁高龄,回首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他被岁月的悠长所深深感染,寥寥数语间抒发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怀,钟情于这美好的山水之间,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无限追忆。而这首《登高》,也成为了他的词作中的绝笔之作。
诗文: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篸花不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