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古辞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
1. 乐府诗的传统:乐府诗起源于汉代,是历史上一种流行的大众文艺形式。它最早是由官府组织乐舞而演唱的,后来发展成独立的歌词形式,并流传至唐代。乐府诗的创作是基于大众需求和群众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这首古辞的创作中,作者也遵循了这种传统,将故事与音乐相结合,以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2. 齐景公与晏婴的故事: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他的治理手段得到了当时人民的认可,并被誉为“三纪之君”。而晏婴则是他的一位宰相,他有着出色的谋略和智慧。然而,在晏婴执政期间,他陷害了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三位著名力士并让其死于非命。这件事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强烈反响和谴责,也成为了后人谈论的话题。
3. 《泰山梁甫吟》的创作初衷:《泰山梁甫吟》原名《相和歌·楚调曲》,是一首乐府古辞。据郭茂倩的解题所言,梁甫是泰山下的一个山名,而该诗传说是为了纪念某位人物而写的。然而,在此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到人物,而是通过叙述葬礼的一些仪式和场景,借用葬歌的曲调,来探讨人生、历史和时代。
4. 创作意义的变化:在朱乾的《乐府正义》中,他将这首古辞视为“哀时之作”,强调它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非冤枉之死的强烈愤慨和哀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古辞的创作背景和意义逐渐发生变化。后来人们将它作为一种葬歌形式,用于送别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原始意图也被重新理解和诠释。
诗文: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