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道中遇微雨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由南郑前线调回成都时所作。当时,陆游参预南郑抗金前线的军事机密,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生活在那里常常“寝饭鞍马间”。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 陆游从前线调回成都,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这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并有望进一步晋升。与此同时,担任安抚使的范成大也是陆游的好友和著名诗人。这次行程,他离开了危险的战地,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是一段从劳累到逸闲的过渡期。在陆游往成都的途中,经过四川剑阁剑门关时,他看到了滚滚山川,感受到了旷远深邃的自然美景,于是萌发出写下这首诗的念头。 可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处于南京朝廷的陆游从战争的前线深入到了内地繁华都市的过渡阶段,此时他作为官员的身份,也迎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在这个背景下,陆游写下了这首描述山水、想象未来的诗歌,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景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成为了陆游诗歌创作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诗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