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首名为《行路难》的诗歌,作者是佚名。这首诗以作者从抗金前线南郑调回后方成都的途中为背景,写出了作者长期奔波、壮志未酬的悲壮心情。
文中指出了第四句“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容易使读者误解,但只有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深意。
作者长期奔波,衣上沾满尘土,杂有酒痕。这揭示了他年轻时志向远大,不断地奋斗和奔波,但由于种种原因,壮志未酬,这让他处处伤心,“无处不消魂”,凄凉而孤独。这同时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的写照。
在这首诗里,“远游无处不消魂”的“无处”(“无一处”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作者从剑阁经过时,正赶上秋冬之际,雨水细蒙蒙,不像过去的铁马渡河那般轻松,这让他再一次感到消魂。
总之,《行路难》是一首极具情感色彩和文学价值的诗歌,它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刻画出了作者在长期奋斗后的孤独和悲壮情怀。这首诗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缺少的珍品。
诗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