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匿名诗人所作,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主考官高骈的景仰和赞扬之情,题名为《上高侍郎》。整首诗以作者自己的命运为切入点,表现出了对于天不公和权贵插手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展现了对于个人前途的追求和进取态度。
其中,“雨露之恩”一词表明了当时科举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和腐败现象。在此背景下,高骈身为主考官,权力至高,可以决定很多考生的成败。而前两句“人传得进士,我亦慕其才”,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高骈这样的主考官所代表的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同时也对于那些得到皇家关怀的考生心生不满。
后两句“缘分未遇时,兴亡自有期”则表现出了作者对于自己前途的自信和进取心。这句话充满哲理,在表达出作者对于命运本无奈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信仰和决心。最后一句“把酒聊自励,跃马从游猎”更是表现了作者无限的激情和豪迈,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所崇尚的“人道主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含蓄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作为一首反应时代特征的诗歌作品,它的价值在于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当下问题的警示和启示。
诗文: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