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商颂·殷武》是一首古老的诗歌作品,作者是佚名。这首诗也是《商颂》的最后一篇,同时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在《毛诗序》中,这首诗被解释为是商人们在祭祀时歌颂殷高宗武丁的颂词。然而在《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中认为,这首诗与《鲁颂》中的“荆舒是惩”一样,都是宋襄公攘楚之伐的颂文。不过,这些说法一直存在争议。
在吴闿生《诗义会通》中指出,《商颂》五篇都是表现盛德之事的,因此与宋人的时间背景不符。而且,在该诗中有着“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的语言,这不是诸侯的事情,因此毛序的注解似乎比较可信。而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指出,在商代,楚属于荆州的范围内,因此商人祭祀时自然可以歌颂征服楚国的功绩。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其在《史记·殷本纪》中被载入史册。武丁在位时,想要复兴殷商,但一时找不到能够辅佐自己的人才。于是他决定静观国风,三年不言,并将政事全交由冢宰处理。后来,武丁做了一个梦,见到了一个圣人,名叫说,但百官群臣都不认识他。于是他派百工去野外寻找这个圣人。最终找到了傅险(或傅岩)中的说,此时说还是胥靡。说见到武丁后,被认为确实是圣人,成为了武丁的重要谋士,殷国因此而大治。
总的来说,《商颂·殷武》表现了殷商盛世并颂扬了武丁的功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商人祭祀和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与其他文献的注解存在争议。但无论如何,这首诗都成为了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作品之一。
诗文: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