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扬之水》是一首流传于中国古代的诗歌,诗歌作者不详。这首诗歌描绘的是戍边军士们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扬之水》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周朝,当时国家局势比较动荡,周天子的权威正在削弱,各个诸侯国的力量却逐渐壮大。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而申国常常遭受楚国的入侵。为了保护母亲的故国,周平王抽调了一部分军队去申国的战略要地屯垦驻守,以防止楚国的侵袭。这些军士们离开故乡,长期在戍边守卫,他们思念亲人,希望早日重归故里,但却被长期困于外地,感到凄苦无望。于是,这种不满与思乡之情就化为语言与文字,最终形成了《扬之水》这首反映士兵们心声的诗歌。
据《毛诗序》记载:“《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王太后娘家申国的安危让周平王不得不抽调军队前往驻扎,而这些百姓既然成为军士就无法返回故乡,经历了长期的漂泊和别离,守卫着千里之外的边疆,心中的不满和思念汇聚在一起,在《扬之水》这首诗歌中得以寄托。
总之,《扬之水》这首诗歌是一首感人至深、充满历史背景的作品,它反映了中国古代那个时期军人们的生活境况与内心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动态和变化。
诗文: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