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江有汜》是一首描写弃妇哀怨的诗歌,作者不详。从诗中所涉及到的“江”、“沱”来看,其产地大概在今天岐山县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沱江一带。女主人公很可能是商人的夫人。古代有夫多妻的制度,商人在出外经商时会娶妻或妾,返回家乡时却将她们遗弃。因此,这首诗是该名弃妇的自白和哀怨之歌。诗中的“之子”指的是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卫风·有狐》中所提到的“之子无裳”的“之子”含义相同。
对于这首诗的解释历来不一。有的认为这是一首妾室受排挤的诗歌,而“之子”则指正妻;有的认为,虽然这是一首弃妇诗,但“之子”则指的是薄情的丈夫,而作者则是弃妇“啸歌”自我排遣的一种表现。以上解释都与原诗的实际情况不符。
在这首诗的前面,原有一段小序:“《江有汜》,善为妾也。勤劳而不怨,能够悔过。当文王时期,江沱之间有一名嫡妻,却不以妾室作为自己的陪嫁,这时候,这位妾室在受到劳动之苦时也没有表现出不满和埋怨,而那名嫡妻事后反而因为感到内疚而接纳了她。”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的社会里,妻妾的地位非常低下,而这首诗无疑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中弃妇们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