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淮上饯别》是他于大历八年秋冬南下江淮后,在广陵落脚长达八九个月,但一事无成,最终怀着失落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旧友李主簿后所写。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于别离之情的深沉、对于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于真挚友情的珍视,全都与当时韦应物的身世经历息息相关。 在唐朝,士人们去到外地谋事,寻求机会晋升为官是比较常见的,而韦应物南下江淮也是出于此目的。他本来想要到广陵去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差事,但在那里盘桓了九个月,却一事无成,最终只能带着失落的心情北归。整个经历让韦应物倍感沮丧和无助,也让他对于人生的前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迷茫和困惑。 就在他陷入这种低谷情绪之际,遇见了旧日在洛阳相识的同僚李主簿,并在淮水边上相聚。这次相遇让韦应物重新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珍贵,也通过与李主簿的交流,释放出心中的感慨和思考,最终创作出了《淮上饯别》这首名篇。 因此,从韦应物的身世经历来看,他的心境变化很大,也有着很强的个人体验与感受。这也让他在《淮上饯别》这首诗中,通过对于别离之情、岁月匆匆以及真挚友情等主题的深入探讨,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成为了唐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文: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