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杜甫的这首《赠卫八处士》创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年底,当时吐蕃攻陷了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保州,形势十分危急。而这时,杜甫正打算离开川地,下江东寻找安定的生活环境。他拟从阆州乘船,沿嘉陵江南下,前往扬州谋生计。 据资料显示,这首诗或许作于杜甫离开梓州之前,也可能是抵达阆州之后写的。无论在哪个时间点创作,都能看出杜甫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当时吐蕃突袭,形势紧急,杜甫深知国家面临危机,怀着浓厚的忧虑,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诗中提到:“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这些词句深刻地反映出杜甫当时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他对于国家危难的关切和痛心。 因为杜甫的才情出众,文笔优美,这首诗在后世也广为传颂。它不仅体现了杜甫的爱国之情,也描绘出了唐代战争时期的残酷场面,成为了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同时,这首诗也凸显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境界和慷慨悲歌的艺术风范,展现了他作为民族英雄和文学巨匠的丰功伟绩。


诗文: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