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宋朝时期的乾道八年,也就是公元1172年。当时,辛弃疾正在滁州任职稼轩一职,而范昂则出任了滁州通判一职,成为了他的得力副手,双方协同执政,治理着当地的政务事宜。
然而,好景不长,范昂在滁州任职期间已经届满,即将离开这个城市。在这个秋天的某一天,稼轩写下了这篇词,为他送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辛弃疾选择了写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并非巧合。辞章文学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盛行,饱含深情的辞章文学更是备受欢迎。辛弃疾是一位著名的辞章文学家,以其对爱情、友情等情感的深度描绘和抒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江湖一代文豪”。
据资料显示,这首送别词名为《青玉案·元夕》,作者以述怀、送别等手法,表达了自己面对岁月流转,生命衰老的感慨和对朋友范昂的深情祝福。这首词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动人心弦的佳作之一。
诗文: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