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山中寡妇》是唐代著名诗人杜荀鹤所作,成于唐朝末年的战乱年代。该时期,朝廷上下内忧外患,各地军阀争霸不断,导致了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局面。《哭贝韬》这首诗中写道“四海十年人杀尽”,《山中对雪》中也有“山中鸟雀共民愁”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杜荀鹤创作了《山中寡妇》这首诗,以一位失去丈夫、身陷贫困的山中寡妇为主角,抒发了他对民生困苦的关注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寡妇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农民所遭受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而统治阶级强行征收各种税负的行为,则揭示了官府对农民的剥削和掠夺。
总之,杜荀鹤的《山中寡妇》是一首批判社会现实的诗歌,源于唐代末年的战乱年代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诗歌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农民的同情,成为唐代诗坛上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关怀的佳作。
诗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