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山有扶苏》是《诗经》中的一篇情歌,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和恋人相遇后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对其恋人的调侃。虽然这首诗歌简明易懂,但在历代解读中却蒙上了层层迷雾,许多解说都曲解了它的本义。
在历史上,对于《山有扶苏》的解释存在巨大分歧。例如《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郑昭公忽的讽刺,《郑玄笺》则认为诗中“扶胥之木”指代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而“荷花生于隰下”则是指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意味着文中“狡童”、“狂且”的形象实际上是对应文姜未能嫁给庄公忽之故事的隐喻。然而,这些解释都与诗中真正的含义存在较大偏差,失去了原本的意境。
新时期的解析中,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此诗是针对巧妻恨拙夫的歌谣,高亨《诗经今注》则认为诗中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在野外遇到调戏她的恶少。程俊英《诗经译注》认为此诗是表达了一位找不到如意对象的女子的牢骚。而宋代儒者朱熹则将其解释为淫女戏弄其私人。这些解释各有道理,但都不同于历史上流传的偏见和曲解。
综上所述,《山有扶苏》是一首充满喜悦和调侃的情歌,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喜好和爱意,其中所用的狡童、狂且等形象和俏皮语言只是表达感情的手段,而非历代解说中所描绘的那样含义深邃,是一篇纯正的爱情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