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立春的赏析二

赏析二
此篇文章的主题是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一词,该词以欢快跳跃的笔触,突出了海南岛春天的边陲绚丽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成为中国词史上第一首对海南之春的热情赞歌。 在宋时,海南岛被视为遥远而荒凉的地方,前人偶有所咏,大都表现出流离失所、怅然若失的悲感。不同于其他逐客,苏轼却对异地风物由衷认同。他在《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中写到:“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表达出对异地风物的认同和自在随心的态度。这种旷达人生观也贯穿于他的创作当中。 此词上、下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要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上、下片首句交代了立春日的习俗后,第二句都是写“春风”。其中,“无限春风来海上”写出了地处海岛的特点,展现出境界的壮阔;而“一阵春风吹酒醒”则点明了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情趣浓郁。 值得一提的是,该词的上、下片句式全同,这种句式上下呼应、相互照应的写法,紧密结合了海南之春的主题和立春习俗。同时,该词以欢快跳跃的笔触、激昂奔放的情感,突显了苏轼对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成为中国词史上的热情赞歌。


诗文: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