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寓意的鉴赏

鉴赏
苏轼的《江城子》上篇写出了他旅途中的晴雨变化和骑马赶路的轻快心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的微妙心理变化。词的起笔用对句,将天气变化表现得近乎奇妙:“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用“暗”字营造出暗淡的色彩和光线,再加上“疑夜”的渲染,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天低云暗、雨水倾盆的景象。而“报”字则将风儿人性化了,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消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奇观,也展示了人的微妙心态变化。开始还怀疑是夜色降临,而雨霏天晴,只在转瞬间,心情顿时变得明朗起来。这里没有对大自然神秘性的恐惧,而是对其偶然的奇观的欣赏,并写出了从忧虑到安详的心态。 第三句继承了前句,描绘了傍晚放晴后的景象。“明”字与首句“暗”字相呼应,表达了心境的开朗。全句像一幅色彩鲜明、轮廓清晰的写生画,使人们想起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又像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远景镜头,为下文苏轼自身的活动做铺垫和预设。 苏轼的《江城子》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还通过对旅途中的巧合和奇妙的天气变化的描写,反映了人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这种内在的心境难以通过外在事物直接表现出来,但苏轼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词通过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人文价值,将苏轼的思想和生活感悟传递给后世。


诗文: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