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在中唐时期,京城长安迎来了盛行赏牡丹之风俗。人们纷纷参与其中,其中文人墨客更是将牡丹作为诗料来吟咏。而王建正是这个时代的诗人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这首诗。 据历史资料显示,王建在出生后不久离开了京城,长期在关辅之地生活。但是,在他成年后,他再次回到了京城,担任了当地的一些官职。因此,可以推断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这首诗应该是在他晚年回到京城附近任职时所作。 诗中提到了“皇都”,这表明写作地点在长安。而他与于汝锡相识也是在其任职召应县丞之时,这一段经历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佐证。据记载,这首诗大约是在宪宗元和七年(813年)回到京城之后创作的,但具体的时间已无从考证。 总之,《同于汝锡赏白牡丹》是王建在赏牡丹热潮中所创作的一首诗歌,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他的创作背景也充分说明了这首诗的历史价值。


诗文: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