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凉州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此次创作背景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当时岑参赴北庭途径凉州时,遇到了一些旧友。这些旧友们都曾在河西幕府(今甘肃一带)任职,并与岑参结下深厚的友谊。因此,他们在这次相聚时,互相倾诉心中感慨,畅饮快乐。岑参被这份友情所感染,于是在当晚起笔写下了这首《登高壮观歌》。 这首诗以长篇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作者与旧友欢聚一堂,畅饮快乐的场景。通过描绘群山巍峨,江水滔滔的自然景观和快乐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此诗以又长又短、结构严谨、风格鲜明而著称,不仅成为了岑参的代表作,也是唐代文学的珍品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为我们展示了唐代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紧密联系。唐玄宗天宝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时期,而此时岑参所在的凉州,则是唐朝西北开放的门户和文化交流的中心。这次欢聚夜饮的情景,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们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盛行的友谊文化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文: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