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在唐朝的时代,文学发展达到了巅峰,诗歌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然而,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常常被官场和政治所束缚,使得他们的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诗人之间的共鸣和同情。
845年秋季,杜牧在池州欢迎张祜前来拜访他。张祜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他同样受到了命运的不公平对待。因此,二人相见恨晚,感慨自己的遭遇。在九月初九这个佳节,两人决定爬上池州著名的齐山一起赏景。在登山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人生的苦痛以及文人的处境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交流。这次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并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于是杜牧和张祜各自写下了一首感慨万千、绵长而深刻的山水诗。其中,杜牧的《登高》以深邃的抒情笔调、精良的诗歌技巧赢得了同代文人瞩目,成为了唐朝诗歌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这次相会也被后人称为“齐山会”。
杜牧和张祜的相遇和他们联袂而行登高思维的场景,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他们所感染,不断提醒着我们:面对命运的不公与变幻,唯有明志坚定,努力前行。
诗文: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