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首词,名为《钱塘湖春行》。这首词被认为是南宋文学巨匠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写于公元1121年的辛丑正月,作者当时已经六十五岁,也是他生命最后的一年。在小序中,他提到“避贼”二字,所指的是当时江浙地区爆发的方腊起义。该起义在1120年秋天爆发,反抗北宋王朝的沉重剥削,激烈震动了东南地区。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重游故地钱塘湖时的景象和感慨。在词的上片前半部分,作者以“稚柳苏晴”三句开篇,写出初春的景色。接着,“故溪”与“稚柳”相对,形成对称,而“歇雨”与“苏晴”相承,也形成对偶。下面“驼褐寒侵”三句,写出了初春的气息,以及太阳被树荫所遮挡带来的感受。
整个词作极具情感,语言凝练,极具意境,如“川迥未觉春赊”和“轻阴低死须遮”中的抵死等词,这些词语不仅突出了周邦彦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的感情。在此之后,“叹事逐孤鸿尽去”直到上阕尾“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诸句,皆为情语,写出了作者对往事的缅怀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钱塘湖春行》极其优美,充满了南宋文学的独特风格,展现了周邦彦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诗文: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