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的族谱虽然名门望族,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已经日渐衰落。不仅如此,他还遭遇了父母早逝的悲惨遭遇,使得他的家境更加寒微。尽管韦庄才华横溢、勤学苦练,但他的时运却迟迟未能到来。韦庄最初居住在长安周边,后来搬到了虢州。 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韦庄恰好来到京城准备应试。他对于古都的兴替盛衰深感触动,感慨万千,写下了那首蕴含许多婉转而又深刻讽喻的七律《忆昔》。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于昔日盛景的怀想,用诗歌的形式彰显出他作为文化人对于祖国历史的关怀和热爱。 韦庄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文学成就,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和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且对于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韦庄生活的年代虽然已经过去了千余年,但他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以及表达方式,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诗文: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