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的赏析二

赏析二
这篇赏析二的主题是对一首描述流亡途中的春愁和秋愁的词作进行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境。作者通过明艳的春光和凄楚的神魂的强烈对照来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悲伤。尽管春深似海,但愁深胜似海,流逝的时光也不能排遣“春愁”。 词作中的“江上舟摇”和“楼上帘招”描写了词人在江南秀丽地的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流浪生涯中的一次小憩。看似浏亮的声韵中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呜咽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在这段小憩中,“江上舟摇”使得情绪稍稍放松,而“楼上帘招”更是一道渴盼已久的诱惑。然而,当舟载着醉意渐消的词人行至吴江一带的“秋娘渡”和“泰娘桥”时,风醒雨寒,情绪的起伏再次激转湍漩,“秋愁”比“春愁”更加强烈。这种内心起伏激越波荡的表现,恰如游子在流浪生涯中的飘摇和彷徨。 总的来说,这首词作表达了作者在流浪生涯中所经历的内心矛盾、不安和孤独,同时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出词人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这种既悲伤又深刻的情感表达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也是我们需要重视和欣赏的文化遗产。


诗文: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