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介绍的是一首古诗的背景。这首诗名为《鞍马劝志》。据介绍,这首诗是曹操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在征讨高干的途中所作。高干是袁绍的外甥,也是袁绍的下属,任并州牧。当时曹操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带着连年征战的疲惫,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率领大军北上作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在鞍马之上,随意吟咏,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绪,写下了这首《鞍马劝志》。 此外,参考资料《韵语品汇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也提到了一些该诗的历史背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高干受曹操武力所迫而归降,次年,高干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在壶关口。曹操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带领大军奔赴前线。当时的战争环境十分艰苦,曹操也备受疲劳和辛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能够有心情写下这首诗,用诗歌来鼓舞士气,劝勉士兵,可谓不容易。 总之,《鞍马劝志》是曹操在征讨高干的途中所作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环境以及曹操的思想感情。同时,此诗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


诗文: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