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一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之一。这部著作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9年左右的战国末年,当时正是秦国准备统一六国的重要时期。
作为当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身居高位,拥有强大的权力和资源。他知道各家思想学说的长处和短处,认为若想建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必须吸纳各家思想并加以整合。于是,他便组织了一批门客们,集体编撰了这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著作《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杂家著作,囊括了儒家、法家、道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时,《吕氏春秋》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评价,被视为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此后,这部著作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经典之作。可以说,《吕氏春秋》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诗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