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在闲居带湖期间创作的田园词之一。辛弃疾由于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立场,受到了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自南归以来,他的政治理想一直未能实现,从四十三岁开始便长期未得到任用,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度过了长达二十年的隐居生活。面对理想的破灭,他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在这首《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以优美动人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祥和而宁静的乡村景象。词中描述的村庄既有山水如画的美景,又有淳朴善良的乡亲,令人感受到一种安逸和快乐的气息。作者的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对村庄风景的真切刻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的文学才华及其理想信念,使这首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一笔。它唤起了人们对于乡村生活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恒久追求和坚定信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诗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