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苏轼的《赠赵晦之吹笛侍儿》一词,首先通过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表达了对蕲州笛竹早已闻名于世的赞美。作者使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述了经典笛音如树影疏、雨后晴、月亮明、微风拂,富有感染力。其后,苏轼引用了蔡邕和桓伊等古代乐坛巨匠的故事,唤起人们对逝去岁月和文化遗产的怀念之情。
下片则详细描写了词作要赠的对象,即赵守后堂深院两位蔡邕式的娇美灵巧的吹笛侍儿。作者在描写“吹笛侍儿”时,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将其笛艺表现得十分出色、才华横溢。作者以此向读者展示了这些吹笛侍儿的才华与美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真挚赞赏之情。
整篇词作,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句、对偶句、夸张、比喻等,凝练精炼、情感真挚。通过词中的楚山修竹和古代乐坛巨匠的描写,以及对吹笛侍儿的赞美,苏轼展现了对文化底蕴和才华的珍视与赞赏,同时也让人们对传统文化遗产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与回味。
诗文: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