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被称为中国封建主义初期。在这个时期,周朝的统治者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重要战果,而且还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政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设立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间收集歌谣,并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演唱给天子听。
这种文化政策的实施,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反映出全国各地民众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帮助国家领导人更好地了解民情,从而制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施政方案。因此,可以说,在周代这段时期,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随着周代的衰落,中国社会也逐渐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尽管如此,采诗官的设立和作品的整理传承,对于后世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因此,《诗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中之父”,并对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