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是叶梦得所作。当时叶梦得已经闲居卞山,远离权力之争。诗人在卞山绝顶亭登高望远,感到身处江南佳境却不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深感无奈与愤懑。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抒发复杂情感的词作。
在叶梦得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大宋南渡八年,依然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一味向敌妥协求和,使得爱国志士无法为国家效力,英雄豪杰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诗人以虚岁59岁的身份,在闲居卞山时,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困境和自己作为一个有志之士的无力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用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现了自己的慨叹和复杂情感。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叶梦得写下了这首耐人寻味、流连忘返的词作,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失去领土的悲愤,也展现了叶梦得自己的艺术才华及个性魅力。通过这首词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叶梦得如山清水秀般的人格魅力和他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