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译文及注释:
缥缈危亭,高高在山峰之上,我独自坐在那里谈笑。不知道有谁和我一起欣赏这美景。远处的烟雾和波涛横跨万里。
我已经老了,但我的情感和思绪仍然飘荡在天涯海角。我感到空虚和失落。年轻时我曾经豪放不羁,现在不要学习那些衰老的人。
注释:
缥缈: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危亭:高处的亭子。
笑谈:轻松愉快地谈笑。
独在千峰上:独自站在千峰之上。
万里横烟浪:形容远处的山水景色。
老去情怀:年老后的情感。
犹作天涯想:仍然怀念远方。
空惆怅:空虚寂寞的感觉。
少年豪放:年轻时的豪放不羁。
莫学衰翁样:不要学习老年人的悲观消极态度。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叶梦得的《绝顶小亭》是一首写于南宋时期的词作,作者在隐居吴兴卞山时为自己登临卞山绝顶亭的感受而作。这首词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失地和朝廷妥协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表达了他超越人世烦恼的豪放情怀和孤独惆怅的矛盾心境。
词的开头就点题:“缥缈”,形容远处的绝顶小亭若隐若现,从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高处。第二句“危亭独倚北风”则在强调亭子的高度和孤独,在北风的吹拂下更显得萧索凄凉。随后,“登临”一词出现,让读者想起踏上高处俯瞰山水的快感和视角。而作者通过“千峰上”、“群峰罩、万壑深”等描写,更是让读者感受到壮阔的山河景象和广袤的土地。
不过,作者也在词中流露了自己的孤独和惆怅。他用“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描绘出下一代的欢乐和活力。而最后两句话“千里共婵娟,山河破碎风飘絮”则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无奈。用倒装的方式将山河破碎和风飘絮放在句子末尾,更是让读者感受到这份凄美。
总之,《绝顶小亭》是一首意境高远、情感丰富的佳作,反映了作者豪放的山水情怀和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是叶梦得所作。当时叶梦得已经闲居卞山,远离权力之争。诗人在卞山绝顶亭登高望远,感到身处江南佳境却不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深感无奈与愤懑。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抒发复杂情感的词作。
在叶梦得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大宋南渡八年,依然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一味向敌妥协求和,使得爱国志士无法为国家效力,英雄豪杰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诗人以虚岁59岁的身份,在闲居卞山时,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困境和自己作为一个有志之士的无力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用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现了自己的慨叹和复杂情感。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叶梦得写下了这首耐人寻味、流连忘返的词作,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失去领土的悲愤,也展现了叶梦得自己的艺术才华及个性魅力。通过这首词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叶梦得如山清水秀般的人格魅力和他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思考内心感受),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注释:
1. 小亭:指一种建筑形式,是一种轻巧的亭子。
2. 高耸入云:形容山峰高大挺拔,直插云霄。
3.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多峰相连。
4. 胸意:指内心所想、所感、所思的情感表达。
5. 万里云烟:指遥远的云雾,可以用来形容山峰和天空的景象。
6. 滚来:指云烟飘动的样子。
7. 无奈的惆怅:表示内心的无奈和不安的情感状态。
8. 胸怀豪情万丈:指拥有宽广的胸襟和激情澎湃的心态。
9. 老头子:指年龄较大的男性。
译文及注释详情»
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字少蕴,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在绍圣四年(1097年)中进士,并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职位。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自号石林居士。 叶梦得的词作风格与众不同,他开创了南宋前半期“气入词”的新路。其词作气势雄奇,表现英雄气、狂气、逸气等方面,成为南渡词人中的先驱之一。他与晏殊、吕本中并称为“宋词三传”,被誉为“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 叶梦得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逝世,享年72岁,死后被追赠检校少保,以表彰其卓越的政治成就和文学才华。他所著的诗文大多以石林为题材,包括《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