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西只是一种象征,真正重要的是祭品背后的人心。如果你不能明辨是非,把信仰误解为安慰,那么你的祭品就不过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罢了。”虞公犹豫不决,宫之奇说:“请您宣布一下,将要从虞国向虢国出兵,看看子女老幼是否有志同道合者。”于是虞公宣布出兵的消息,结果没有一个人响应他。在宫之奇的劝说下,虞公放弃了向虢国出兵的打算。 晋侯:晋国的国君 借路:以别人的地盘为自己的大军开辟通路 虞公:虞国的国君 虢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 宫之奇:虞国的大夫 外围:指接壤的周边地区 灭亡:被打败或毁灭 贪心:过分追求利益,欲望旺盛 侵略:入侵别国领土,进行军事进攻 轻视:不重视、看不起 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比喻互相依赖 同宗:指祖先、家族相同的人 加害:攻击、侵害 泰伯、虞仲:虞国的祖先 长子和次子:指在当时的社会中,儿子的继承权是按照出生顺序确定的 王季:虞国的一个封地 文王:周朝的开国皇帝 典策:古代封建王朝封赏爵位的文书 执掌国政:掌管国家大政方针 功劳:做出的重大贡献 主持盟会之官:古代的外交官 灭掉:消灭、征服 桓庄之族:晋国的一个豪族,与虞国有亲戚关系 近亲:指血缘亲属 威胁:使人感到受到危害或被逼迫 祭品:供奉神祗的物品 清洁:干净整洁 保佑: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德行:道德品质 周书:《周礼》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一部礼制经典之一 亲疏不同:指对各种人有所区别的态度 黍稷:古代的两种谷物,是祭品之一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代表另一种事物 明辨是非:辨别是非曲直 误解:错误地理解或解释 安慰:舒缓痛苦、消除不安的情绪 南辕北辙:指方向相反,前后颠倒 事倍功半:做事效果不佳,得不偿失 响应:回应、响应号召


诗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