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杜甫的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当时他正处于漂泊的时期。在成都,他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并且结交了一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这位朱山人和杜甫关系很好,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的地方居住。尽管他们两人相互间已有许多次的分别,但是每次都彼此感到相见恨晚,情谊深厚。在某个月夜,朱山人送杜甫离开浣花草堂,返回家中。或许是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回到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 这首诗是杜甫对这位南邻的赞颂,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其中 “南邻昨夜寄啼鸟,春窗昨夜碧玉条。” 来形容朱山人赠送给他的鸟儿及翡翠玉条挂在窗前,让他想起了这位好友。也表达了一个人在异乡的孤独无助,内心深处渴望朋友与亲人的陪伴。 这首诗曾被《唐诗三百首》选中,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描写了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出杜甫真挚的友谊之情。


诗文: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
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