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作者为汪元量。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南宋面对元军的入侵时期。当时,丞相伯颜率领元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包括帝后、妃嫔以及宫官三千多元,而汪元量当时则是一位乐师,同样被押北上燕京。
在途径淮河时,汪元量身处舟中,陷入极度的悲痛和思念之中。这时,一位宫女手持古琴,演奏起一曲悲凉深沉的旋律,引起了汪元量的共鸣和思绪。他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化作词笔,写下了《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这首词表达了他深沉的悲痛和思念,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国的深深眷恋。
汪元量的这首《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通过诗歌艺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抒发了他对家园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战争时期,诗歌艺术会承载人们的共同情感和文化精神,成为人们遭遇战争时安抚心灵、宣扬正义、唤醒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诗文: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奁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