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简洁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然而,他的这首《花非花》却有些“朦胧”的感觉,使得这首诗在白居易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诗的标题取自前三个字,几乎相当于“无题”。首两句应该这样念:“花——非花,雾——非雾”,这首诗先给人一种摸不清楚的感觉。“非花”、“非雾”是否定的,但包含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巧妙的比喻。苏东坡似乎从这里得到了灵感,写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出自《水龙吟》)的名句。苏东坡所描述的是杨花和柳絮,而白居易的诗歌则没有明确说明所咏之物。不过,从“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话的描写来看,可以知道这里的比喻是基于花和雾的,因为所描写的事物都很短暂易逝,难以持续很久。单就“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话看,读者很容易认为这是在说梦。但是,从下一句“来如春梦”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情况并非如此。“春梦”本身也是一个比喻。这里的“来”和“去”,在音乐和情感方面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引出了两个新颖的比喻。诗歌由一系列比喻构成,这被称为博喻。这些比喻环环相扣,如同云流水般自然组成了一篇文学之作,反复地使用鲜明的形象突出了一个未经说明的喻意。在诗歌中善于使用博喻的例子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