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拼音译文赏析

  • huā
    feī
    huā
  • [
    táng
    ]
    bái
  • huā
    feī
    huā
    feī
    bàn
    lái
    tiān
    míng
    lái
    chūn
    mèng
    duō
    shí
    cháo
    yún
    chù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花不是真正的花,雾也不是真正的雾。它们在夜半来临,在天明时又离去。它们来的时候像春天的梦境,但不会持续太久;它们离去的时候像朝霞,无法寻找到它们的去向。
注释:
花非花:指的是雾中的景象,看起来像是花,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花。

雾非雾:指的是雾本身,看起来像是雾,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雾。

夜半来,天明去:描述了雾的出现和消失,通常在夜晚出现,到了天亮就会消散。

来如春梦不多时:比喻雾的出现像是春天的梦境,很快就会消失。

去似朝云无觅处:比喻雾的消散像是朝霞的云彩,无法找到它们的去处。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简洁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然而,他的这首《花非花》却有些“朦胧”的感觉,使得这首诗在白居易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诗的标题取自前三个字,几乎相当于“无题”。首两句应该这样念:“花——非花,雾——非雾”,这首诗先给人一种摸不清楚的感觉。“非花”、“非雾”是否定的,但包含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巧妙的比喻。苏东坡似乎从这里得到了灵感,写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出自《水龙吟》)的名句。苏东坡所描述的是杨花和柳絮,而白居易的诗歌则没有明确说明所咏之物。不过,从“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话的描写来看,可以知道这里的比喻是基于花和雾的,因为所描写的事物都很短暂易逝,难以持续很久。单就“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话看,读者很容易认为这是在说梦。但是,从下一句“来如春梦”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情况并非如此。“春梦”本身也是一个比喻。这里的“来”和“去”,在音乐和情感方面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引出了两个新颖的比喻。诗歌由一系列比喻构成,这被称为博喻。这些比喻环环相扣,如同云流水般自然组成了一篇文学之作,反复地使用鲜明的形象突出了一个未经说明的喻意。在诗歌中善于使用博喻的例子不计其数。 赏析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的名句“花非花,雾非雾”,描绘了作者在修行证悟中对自然界真实状况的理解,认为花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被命名为花,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同样地,雾也不是人们所认知的那个雾。作者认为这种行为污染人心,同时,他也在感慨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短暂,命运多舛,世事无常,只有一颗真心才能理解这一切。这些诗句体现了白居易香山居士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简析详情»


创作背景
《花非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收录于《白氏长庆集》之中,与其它两首悼亡诗《真娘墓》以及《简简吟》同卷编次。据研究,这三首诗应该是同时为同一目所作,且皆为表达对去世之人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据《施友俊.关于《花非花》之补遗》一文记载,白居易在诗中借用了“花非花,雾非雾”的意象,表现出往事虽美好,却已如云烟消逝,无法再次拥有的感叹。诗中写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一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以及对故人永远的缅怀和思念。 总的来说,《花非花》与其它两首悼亡诗一样,表现出白居易对去世之人的无尽哀思和怀念之情。通过诗中的意象,他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虚无和时间的流逝,为人们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情眷恋和无奈离别。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二
这首《花非花》通篇都是隐语,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官妓与官僚关系的特殊性。诗中采用了雾、春梦、朝云等意象,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含蓄而朦胧,富于诗意。首句“花非花”既表现出官妓容颜如花的美丽,又暗示着她们不同于真正的花,是由人调弄的。次句“雾非雾”则双关其义,既可以理解为云雾之意,也可以理解为官妓的身份,其中“婺女”即女宿星,因为官妓是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诗中,“夜半来,天明去”则是对官妓与官僚之间短暂而复杂的关系的描述。他们之间互相依存,但关系又不能过于密切,只能通过会短别长来维持。最后两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的典故,以喻男女幽会。整首诗言辞巧妙,意境深远,既隐晦又富诗意,反映了唐代官场的丑恶现实。 赏析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汉字译文、注释、花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汉字译文】 说它是花儿不算是真正的花儿,说它是雾气也算不上真正的雾气。 【注释】 白居易在这里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一种自然景观,这种景象既像花儿也像雾气,但实际上又并非真正的花儿或者雾气。这种景象是虚幻而又美丽的。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汉字译文】 这种景象半夜时出现,天明时消失。 【注释】 白居易通过描述这种景象的出现和消失,表达了这种景象的短暂性和不可捉摸的特点。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汉字译文】 当这种景象出现的时候,让人仿佛置身于短暂而美好的春天之中,就像做了一个美好的春梦一样。 【注释】 这里白居易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这种景象与美好的春天相比较,强调这种景象的美丽和短暂性。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汉字译文】 但是当这种景象消失的时候,就像清晨的云彩一样,无处可寻。 【注释】 通过把这种景象与清晨的云彩相比较,白居易再次强调了这种景象的不可捉摸和短暂性。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简介
唐朝 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