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钟振铎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诗歌作品。1936年2月,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这首词《沁园春·雪》可谓是他诗词中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不同于常见的情感倾向性或传统比兴手法,而是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此词以自然界的雪来比喻封建主义,在强烈的抒发个人感情和独立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诗人一直以来都对“雪”进行创作,因为“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能够唤起人们纯净、美好的情感,无论在情感的渲染还是意象的营造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则在单纯描写自然的同时,体现了他的个人思想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成为经久不衰的名篇,并被广泛传颂至今。


诗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标签: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