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写怀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满江红》作为中国文学中代表性的抒情词,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在岳飞第一次北伐时,也有人认为是在岳飞第二次北伐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这些说法各有依据,但都不能完全确定。 在岳飞第一次北伐时,他已经30岁左右,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感悟。邓广铭等人认为,《满江红》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而在岳飞第二次北伐时,他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并围攻陈、蔡地区,但最终失败,被迫撤回鄂州。这次北伐的失败,让岳飞深感失望和悲愤,也有人认为《满江红》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另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据此观点,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可以作为证据。因为在岳飞入狱前,他曾被任命为镇守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的安抚使,但不久后就被废黜,并被控告谋反罪名入狱。此时,岳飞内心充满了失望、无奈和悲愤之情,而这些情感正好反映在《满江红》这首词中。 不论创作背景如何,作为一首流传至今的经典词作,《满江红》的意境和情感永远触动人心。从“垆边人似月,皎皎与谁同?”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到“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流淌着作者的血与泪,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和自己命运的深切关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


诗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 <